Monday, April 23, 2012

中国不再是购买者 已是竞争者


今年在徳國汉诺威舉行工業博览会表明,中国不再仅仅是购买者,已经成为竞争者。人民币要取代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就得认真对待金融市场改革

"中国第一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展览会的伙伴国,不再仅仅是作为产品购买者,而是已经成为竞争者以及解决未来大问题的技术提供者。……"

该报引述巴斯夫公司亚洲地区执行董事会主席马丁・布鲁德米勒(Martin Brudermüller)的话说:"今后几年会有来自中国的创新大潮,""未来的创新也会从东方到达西方。"

报道指出:"(在这番乐观预测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不快,西方对中国的在专利侵权和所谓的工业间谍方面的抱怨,早就让双边关系蒙上阴影

"对于'稀土'这个用于许多高技术产品的原料,北京的出口限制政策在西方引起担忧和愤怒。也许着眼于这个经验,(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黑塞(Hannes Hesse)称,伙伴国中国在汉诺威博览会上的强大体现让'大家都很感兴趣。'"

"这位德国机器设备制造业的最高代表强调,德国行业认为,中国'会在这里展示其尖端技术产品,这个比较还是很激动人心的。'"

"人民币还远非主导货币"

经济周刊》422认为,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不久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金融市场被视作世界上控制最严格的金融市场。这个崛起的超级大国的货币依然还不能自由兑换,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3.2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可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围墙不再严实,北京政府想要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为此推动本国货币的国际化。"

该刊认为,"但是,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可能不会如此之快。主要有两个原因决定,中国的货币开始只能在二流货币如欧元、瑞士法郎、英镑和日元中获得一席之地,自由化的资本流通迄今还是一个单行道,从中国流走的人民币明显多于流入。去年用人民币结算的国际商品流通超过90%是中国进口商用人民币支付的外国商品,而不是反过来

"这却增强了对人民币增值的压力,原本是北京为了有利于自己的出口经济所要防止的。中国企业迄今对在外国购买的商品支付美元,其实抑制了人民币的增值压力。为了保持人民币疲软,中国的央行现在必须提高美元储备,以至于小心开放资本流通只会将这个国家更紧密地与美元栓在一起。"

文章认为:"在人民币成为美元之外的真正选择之前,中国最终必须认真对待许多专家早就提醒的金融市场改革。银行必须足够资本化,这个国家需要流动性债券市场,当局必须允许外国投资人--比如大的基金,向中国投资,所有这一切都是迄今尚未完成的前提。主要是与政界关系密切的国营企业家,在阻止金融市场的必要改革。出口大公司的老板们对人民币加快贬值速度进行抵制。领导原材料和基础设施大公司的党的干部们,不想放弃国家银行的低息贷款,这是小储户以最低存款利息形式付出的牺牲

"最近几个月表明,中国总是陷入旧的条件反射:不等出口疲软、经济增长下降,领导人就逐步抑制货币增值。"

(德国之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