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6, 2012

德国军方竟给中国如此机密技术 奥巴马被气疯了

信源:明

近日,NSL学会的亚洲海军发展顾问约翰博士称,德国海军在未经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向中国转让其最新装备的U-214型潜艇技术,中国正借此发展自身的第四代常规潜艇

众所周知,德国技术远远超过俄罗斯技术,在二战时期,德国技术也是世界一流,如果不是凭借其出色的技术,恐怕德国也不敢侵略苏联。目前中国军工领域无论战机制造还是坦克制造,都大量采用西方技术,有时看中国坦克时,竟有种看美国或欧洲坦克的感觉

这都说明,中国已经逐步摆脱了对苏俄式武器的依赖,当然在上则消息中,中国潜艇技术已经开始学习德国,那说明中国潜艇技术已经超越了俄罗斯,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技术,估计在中国军工眼里,也已经不再显得那么先进。下面介绍下这艘潜艇的出色性能

214型潜艇以26节航速进行水下巡逻时,燃电池系统能使其在水下连续航行3个多星期。在通气管状态以6节速度航行时,燃油储备可使其具有12000海里续航力及12个星期的海上续航时间

214型潜艇上装备了ISUS90综合作战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它接收并分析所有输入信息,然后自动启动战斗程序。214型潜艇使用现代化装备和高性能AIP统,具有良好的隐蔽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建造技术,将武器系统、传感器和潜艇平台紧密结合成为一体,适合完成各种使命任务,基本代表了目前常规动力潜艇的技术发展水平

潜艇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隐蔽性,214型潜艇通过在总体、动力、设备等方面精心研制,获得了一个安静的作战平台。耐压艇体由HY80HYl00低磁钢建造,强度高、弹性好,下潜深度大于400米,不易被敌方磁探测器发现。艇体进行光顺设计,尽量减少表面开口,开口采用挡板结构以便尽可能地减小海水流动噪声。光顺的外形及涂敷在艇体外表面的声波吸附材料对大幅度降低水下目标强度发挥了很大作用,减少了被敌人探测到的几率,增加了自身的声呐探测距离

潜艇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的模块、管系和电缆都装在弹性基座上。装备大侧斜低噪声螺旋桨,采用重量、尺寸合适的叶片确保将螺旋桨激振降至最低,并尽可能避免在不同工况下产生空泡现象。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设计建造技术使潜艇声、热、磁特征降至最低

有人形象地把装备了AIP统的常规潜艇比喻为绿色核潜艇,意思是它既有堪比核潜艇的大巡航力,又没有核潜艇的潜在危险和高成本。目前,国外常规潜艇的AIP统主要分为两大类:热机系统和电化学系统。其中热机AIP统主要包括闭式循环柴油机、斯特林发动机、闭式循环汽轮机;电化学AIP统主要是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这四种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进入了实用阶段

目前使用该该型潜艇的国家有:希腊、韩国、土耳其

相信目前军事爱好者都知道AIP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中国去年曾有报道解放军潜艇已经大批经过改造或者在建,常规潜艇已经采用这一技术,而且性能已经十分先进,当然跟德国技术多少有点差距,不过在整个国际上来看,还是相当先进的

美国长期以来想要以军事技术围堵中国,中国自力更生和不放松有利的外部因素,让世界各国看到中国军工力量的快速发展,已经让美国达到恐惧的地步,此次德国技术被引进到中国,那么对美国来说,美国的围堵战略已经濒临失败

韩国军事网站《Viggen军事论坛》2012320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的近邻韩国已经外购与自行建造了多艘U-214型潜艇,因此,即使该学会的言论属实,对中国潜艇研发与亚太海军战力对比造成的影响也并不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已经列装的最新中国国产潜艇,即级上已经展现出越来越多的西方潜艇特点,因此,即使此次中德的潜艇合作并不属实,中国常规潜艇的发展已经开始向西方风格靠拢,俄制潜艇技术的辅助发展已经终结,最终将形成兼具俄欧技术的中国常规潜艇风格

俄制潜艇技术对中国的辅助已经结

截至已经装备部队的级常规潜艇,中国的国产常规潜艇已经发展了三代。第一代的03033035型潜艇均仿自俄制潜艇,或结合有限西方技术,对其进行了少量升级(以613所引进法国技术生产的H/SQZ-262型声纳替换了原有的俄制声纳),第二代的039型潜艇使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常规潜艇的尝试,该型潜艇尽管在技术性能上上存在诸多不足,但由此中国具备了独立研发、建造常规潜艇的能力

第三代的级(039进型潜艇)则初步实现了对中俄欧技术的整合,尽管与世界顶级常规潜艇相比,具体技术略显粗糙,但却首次实现了在整体技术上帝世界顶级水平的赶超。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中国常规潜艇发展的历程中,俄制潜艇技术的地位正在逐渐降低,并将随着级常规潜艇的研发成功而走向终结。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常规潜艇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俄制潜艇技术的裹足不前

中国已经完成潜艇技术整合

众所周知,如果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高端装备的研发,技术整合在难度与重要性方面均远远高于单项技术的研发。回顾中国自建国至上世纪90年代初的高端装备研发,几乎全部都是在获得外来整机技术之后,通过摸索与仿制,参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对装备进行有限的改进

而随着中苏关系紧张,当时的中国失去了唯一的系统装备引进渠道。自此至上世纪90年代初之间的20余年间,尽管中国在单项技术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制于技术整合方面的局限,一直难以将技术层面的成果转变为装备水平的进步。而随着苏联解体,俄制装备恢复了对中国的输出

在潜艇领域,中国分3批引进了12基洛级常规潜艇。以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国并未对这些俄制潜艇进行升级。因为对于中国而言,这些性能并不十分突出的外来潜艇所能提供的最大财富,正是在于对各项潜艇技术的整合经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