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0, 2013

美国在全球的力量地位 归根结底不靠枪炮

信源:金融时报
站在华盛顿的角度,叙利亚危机不仅事关化学武器,也攸关美国的信誉”----这种信誉颇具神秘感,但美国甚至全球的安全往往被认为建立在它之上

罗斯提出的外交倡议,让巴拉克?奥巴(Barack Obama)躲过了在叙利亚问题上可能在国会遭受的惨败。然而整个事件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从总统、政界人士到民众,美国上下都越来越不愿意出动军队,即便是有人越过了美国的红线这让人开始担心,美国的对手----从伊朗到中国----不久都将跃跃欲试地想要挑战美国的意志

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如果有人担心,美国的力量仅仅体现在它是否始终有守住红线的意愿,那就是以过度狭隘的眼光来看待信誉对一个大国的意义了。践行安全承诺的意愿只是一个方面。在外交政策上不犯重错误是信誉的另一大要素,维持强大的经济和有吸引力的社会也很重要。过去十年,美国的力量与声望受到的最大的两个打击,分别是伊拉克战争和2008年金融危机。二者均与它是否愿意捍卫红线、亦或是否愿意发射巡航导弹,毫无关系

伊拉克战争的一个教训是,鲁莽的军事干预对美国力量造成的损害,可能远远超过在决定是否动武时的犹豫不决。实际上,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在全球地位遭受的最大两次打击,都源于错误的军事干预:越战,以及重复了越战中许多错误的伊战。
相比之下,美国在外交政策上的最大胜利----苏联帝国的解体----却没费一枪一弹

在保守派眼中,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势总统的典型,而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以及现在的奥巴马则极其软弱。然而,尽管里根在任内确实增加了国防开支,他在派遣军队问题上却十分谨慎。他任内最大胆的军事行动是入侵格林纳达,一个9万人口的小国。1983年,241名美国军人在黎巴嫩一场爆炸中身亡后,里根立刻决定撤回美国军队。里根时期空袭利比亚,只是对后者实施短暂的惩罚性打击,并不以当地政权更迭为目标。现在奥巴马在叙利亚的行动计划与当年里根的很相似。最终,里根任期的辉煌背后,美国国内经济复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苏联经济分崩离析之际,是美国经济让美国恢复了信心和声望

奥巴马显然明白,美国在全球的力量归根结底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实力----这一点从他反复强调美国必须集中精力从内部事务着手搞好国家建设就可以看出。一百年来其他全球霸权的兴衰也证明了这个道理。英国、法国和苏联的衰落,都是由于本国经济太过疲弱,无法支撑他们的国际抱负。这三个国家都因为战争而削弱了国力。苏联出兵阿富汗,等于给自己的棺材钉下了最后一颗钉子。二战使英国无力再支撑一个帝国的存在。战后的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和印度支又打了两场恶战,把自个儿给拖垮了。现在,中国很快就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因此美国明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没有本钱在军事上犯下代价高昂的错误

然而,叙利亚使用了化学武器,动摇了奥巴马避免在海外再起冲突的决心。奥巴马政府对毒气的确感到惊骇,同时也想证明美国的红线不是说着玩的。他敦促国际社会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但他本能上又反感军事干预。为了调和二者间的矛盾,他一再强调他计划实施的打击十分有限----用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话来说就是小得让人难以置信。但是持怀疑态度的人们紧接着提出了显而易见的问题:有限打击能起到什么效果?一次干预会不会引发另一次干预

叙利亚危机是个典型的棘手问题,论辩双方都有充足理由。尽管奥巴马有些摇摆不定,他到底还是发出了出兵的警告,结果也确实迫使俄罗斯和叙利亚改变了立场。
这么说是因为,虽然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提出外交动议,没准是想向奥巴马传达善意----这种善意至今还没人察觉到----但更大的可能是,莫斯科方面反应迅速是因为他们确实担心美国会在中东采取军事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奥巴马这次有些摇摆,但他发出的威胁还是起到了作用


如果有哪个国家就此得出结论,认为此次华盛顿没有立刻下令向叙利亚发射导弹,预示着美国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式微,那就愚不可及了。美国依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且长期以来有着对外实施军事干预的传统。奥巴马决心在动武之前更加谨小慎微,深思熟虑,这未必损及美国的信誉,反而可能有助于维护美国的信誉。(作者,专栏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